从2013年1-6月份钢铁行业相关数据统计:全国粗钢产量38987万吨,同比增长7.4%,增速同比加快5.6个百分点;钢材产量51696万吨,增长10.2%,加快4.1个百分点。焦炭产量23659万吨,增长7.4%,加快1个百分点。铁合金产量1714万吨,增长15.2%,加快5.9个百分点。钢坯进口30万吨,增长53.5%。钢材出口3069万吨,增长12.8%;进口683万吨,下降1.8%。铁矿砂进口38429万吨,增长5.1%。焦炭出口151万吨,增长1.6倍。整个原料和成品材区域依旧保持正增长的态势,增速也并没有减缓之意。其中钢管上半年整体产量约为4030.4吨,相比2012年的3580吨,同比增长12.58%。无缝管约为1587.4吨,焊管约为2443吨,所占比例分别是40%、60%。从整体增长幅度来看,下半年钢管产量有可能突破8000吨,考虑上半年行情不佳以及国家维稳政策的影响,下半年整体的发展趋势将会加大,部分检修和淘汰并不会减低整个钢管行业产能的扩张速度。
以华北螺旋管产能淘汰为例:根据此前制定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螺旋钢管产能4800万吨),2013-2015年国内螺旋钢管行业只需淘汰落后螺旋钢管产能678万吨。其中截至到5月份,河北省淘汰落后螺旋钢管产能约为26.5万吨,从这一进度来估算,预计2013年河北省总体淘汰产能约为55万吨,从河北螺旋管占全国70%以上来看,这种淘汰速度十分缓慢,很难在2015年达到既定目标,因此这些落后产能的淘汰难以缓解我国螺旋钢管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局。据统计,截止2013年3月末,我国已建成高炉产能8.78亿吨,其中,容积小于400立方米的高炉产能为1.14亿吨。此外,拟在建的高炉项目合计产能2.77亿吨。我国螺旋钢管行业已经进入全面产能过剩时代。
当然短期内华北的环境污染治理对钢铁行业影响还是存在的,以华北镀锌之类的钢管为例:受国家环境治理影响,目前华北一带的小钢厂基本停产或者检修,其中就包括一些带有镀锌深加工的厂房和生产设备,使得在6-7月份华北镀锌省加工费涨到800-1000元/吨,从而拉涨了整个镀锌管和镀锌带管的市价,大概涨幅约为300-400元/吨,市场行情一路飘红,下游代理商也是加大采购力度,部分小户从半个月拉一批货,猛增到3天拉一批货。但是急速的反弹并没有长久,当市场资源出现饱和以及实际性的需求难以跟进之时,镀锌市场行情开始降温,暗降市价也是大有存在。
当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的措施成为政策重点时,市场信号已经失真。企业想要赚快钱,地方政府也从中获利。当每个地方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中央政府遏制行业整体过剩的改革措施都会难以落到实处。 这种政策模式下,赚快钱的民营企业身负“原罪”,企业家精神往往也在过程中被大量消耗折损,成为权商。而国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也大大降低,进一步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阻碍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不利于行业乃至国民经济整体效率提高。
如今,政府主导的投资需求面临调整,社会总需求出现压缩。除了钢铁、焦炭等所谓传统过剩产能行业外,包括光伏在内的新兴产业也都出现价格大幅调整,开工率严重不足的情况,连手机游戏这种前卫高端的项目上都是人头攒动,泡沫严重。可见,随便向一个行业贴上一个“产能过剩”的标签,妄图用行政手段,实现理想中的供需平衡,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情。
新一届政府上台后,经济结构着力点转换到调整经济结构上来。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结构的措施,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当前,调整产业结构最关键的是政府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加强建设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