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钢结构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和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城镇化到达峰值之前和工业化进程中,上述两个主要领域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钢材短缺的情况下,国家提出节约用钢的政策。随着钢铁产业的不断发展,1996年国家提出合理使用钢材,发展钢结构。1998年,在国内钢铁产量过亿吨的背景下,国家推广使用钢结构技术。 在环保方面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要优越很多,钢结构自重较混凝土结构轻,基础施工取土量少,对土地破坏小;大量减少混凝土和砖瓦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建筑材料回用率高,因为钢材是可循环利用材料,而混凝土则不可回收。我国绿色建筑的标准中,也把采用钢结构作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考察项目。 在我国钢结构企业发展布局方面,我国优秀的钢结构企业在生产技术等各方面正在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整体上,我国的钢结构企业实力分布不均,较好的钢结构厂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比较少。目前,许多项目都是在东部加工完,再运输到中西部,成本很高。如果国家给一些政策扶持,使东部有实力的钢结构厂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做一些布局,这样就能带动全国的钢结构产业发展。 钢结构住宅有发展前景,在保障房体系中应该发挥一些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阻碍因素。钢结构住宅目前普及度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人们对这类住宅的了解不够,存在认识误区。一方面,很多人感觉混凝土价格更加低廉,但实际情况是,虽然钢结构的工程造价要比混凝土结构略高,但是钢结构的人工、基础处理费用较低,如果考虑工期缩短所带来的租金收益、贷款期短以及钢结构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较混凝土结构大,则钢结构的综合经济效益有可能高于混凝土结构。 除了对成本方面的担忧外,居民对这类住宅的接受度不高,普遍对保温效果、隔音能力、防灾抗震性、是否会漏电存在疑问。其实保温性和隔音效果是靠墙体来实现,钢结构的建筑,主构架是钢结构的,外墙材料和混凝土结构没区别,住宅项目的热能损耗等各方面是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的,不会比混凝土差。防灾抗震方面更是一大优势,钢结构强度更高,质量更轻,安全度相对较高。从国内外地震统计数据来看,钢结构抗震性能一般都优于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非常依赖于施工水平和监管力度,如果监管不严,对结构质量的影响很大,钢结构房屋主要是工厂加工,现场安装,质量保证方面比混凝土有优势。 这方面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宣传其安全性,并从环保的角度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撑。另外企业也需要做出一体化的整套解决方案,打消用户的顾虑。 钢结构建筑的多项优势与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匹配,钢结构建筑是一个建筑产业现代化集成的产品,用建筑产业现代化这‘一化’,带动集约化开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智能化家居、信息化管理、产业化服务和资源化再利用这十化,它改变了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而大量保障性住房的户型、大小基本上是接近的,差别并不大,采用大规模的工业化、标准化的建造方式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