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环境失衡问题及民生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当前问题所进行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投向环保、民生等国民经济“短板”,而非投向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水泥等,因此不仅不会引发新的产能过剩,导致新的失衡。相反,还会因为弥补“短板”,致使国民经济结构更为合理,为今后健康发展提供更好条件。
解决经济建设领域中的问题,实现碧水青山、空气清新;显著增加医疗、教育、养老、社会救助方面的服务能力;以及加强城乡抗旱排涝、交通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与住房供应,还可以改善城乡居民生存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由此可见,这样做可以长短结合,一举数得。
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会激发的巨量钢材需求。按照现阶段美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耗2000—3000吨钢材计算,每年2—3万亿元的新增投资,可以新增5000万吨的钢材需求,如果考虑到其乘数效应,所增加的钢材消耗还会更多,有利于改善当前需求不足局面,一定程度上化解钢铁产能过剩。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解决相关问题正面临最好历史机遇。首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相对低迷,中国PPI价格指数连续20多个月同比下降。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时机, 低材料成本进行基本建设。其次,中国产能规模巨大,钢材、水泥、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要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中国大规模偿还历史欠账,不会遭遇物资缺乏瓶颈。再次,现阶段劳动力较为充足,一些落后产业的淘汰,会提供大量待岗后备职工。最后,可用资金充裕。中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0%高位,大量资金被冻结在央行[微博]金库;中国还有数万亿美元的外汇,长时期被其它国家占用。
总之,我们具备解决能力,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所有条件,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实现更高一点儿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城乡居民更高的生存质量与生活水平。一定要要抓住历史机遇,将资源、产能与需求结合起来,尽快解决环境与民生方面的问题。否则,随着中国老龄化进一步发展,劳动力供应全面紧张;发达国家开始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大宗商品行情重归“牛市”,全球通货膨胀汹涌而来;国内外进入加息周期,将导致各项成本将急剧增加。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想要解决,恐怕也是力不从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