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展]钢铁行业今年第二季度行情展望 |
文章来源:本站 类别:钢市预测 发布时间:2014/5/14 21:57:50
点击:2245
|
14年二季度,我国工业经济将弱势复苏,主要用钢行业增速有升有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钢材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目标落实有难度;钢铁产业集中度待提升,并购整合缓慢的现状有望改善;节能减排压力依旧,环保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国内钢材需求难以明显改善,二季度,我国工业经济将保持弱势复苏的态势。从主要用钢行业来看,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将导致机械工业面临更为严峻的需求不足形势,机械工业增速将有所回调,但回调幅度不大,增速将维持在12%左右;汽车工业产销量将继续增长,销量增速将保持在11%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增长较快;由于全球船舶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解,船舶工业有望继续回暖,预计三大造船指标将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承接新船订单将维持280%左右的同比增速,新增订单量占世界市场总量的份额可能增长至60%。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工业处于增长动力“换挡期”,个位数增长将常态化。考虑到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企业减税效应不断显现、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持续深入等国内外多种因素,预计第二季度,工业将保持弱复苏的态势,上半年将呈现整体平稳、略有上升的趋势,工业增加值增速在9.2%左右。
近期,中央采取“微刺激”方式释放稳增长信号,与钢材消费相关的主要包括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再加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国铁路预计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加强重点煤电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等重大工程的陆续开工建设,将拉动对钢铁的需求。
不过,受到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融资支持力度减小等因素的制约,上述项目的“落地”可能尚需时日。再考虑到工业经济整体平稳、略有上升的运行态势,预计第二季度,钢材需求难以明显改善。
关注钢材出口环境的新变化,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朗,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我国出口产品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众矢之的”。第一季度,我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51起,其中反倾销调查24起、反补贴调查15起、保障措施12起,发起调查的国家既有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也有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调查产品设计电子、钢铁、化工等多个领域。例如,欧亚经济委员会于3月底针对中国油井管的出口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危地马拉于3月份对我国镀锌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同时,我国对部分地区出口钢材的数量增长迅速。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第一季度,我国向南美、欧盟、美国的钢材出口数量增长快速,增幅均在50%左右。
展望第二季度,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持续向好,新兴经济体不断推动转型升级。其中,4月份,美国制造业PMI指数上升至54.9%,制造业增长连续第三个月加速,经济持续温和复苏;日本制造业PMI指数虽然下滑至49.4%,环比大幅下滑4.5%,但受到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未来将呈现稳定的趋势;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升至53.4%,创近3个月新高,制造业复苏的势头继续增强。不过,受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增速普遍放缓。其中,印尼、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内需和投资意愿不高,俄罗斯制造业缺乏增长动力,巴西制造业重回收缩的态势,需求较为反复,印度制造业需求相对稳定。
面对工业增长的持续放缓,新兴经济体各国政府纷纷在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加强自主创新、刺激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贸易形势,主要经济体之间加快了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度。预计第二季度,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将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步伐,以中国和东盟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加快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区谈判。而且,进入2014年以来,以钢铁、有色金属、船舶等为主的全球传统产业不断加快调整步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布局,以东南亚和拉美为代表的低成本地区正在加速承接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未来,新增钢铁产能将主要来自印度、海湾地区、拉美等国家和地区。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仍略显乏力,外需对我国钢材出口的拉动将十分有限。钢铁企业要时刻关注钢材出口环境的新变化,因地制宜地调整出口的数量和结构,建立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对重点国家、主要市场、核心产品情况进行监测,对可能引起贸易摩擦和纠纷的产品提前做好应对工作,在尽量减少贸易摩擦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当前,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基本形成了衔接紧密的工作制度和完整的政策体系,落后产能标准界定、财政奖励、职工安置、检查考核等政策相继制定发布,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生产许可等措施也得到强化和执行,逐步形成了促使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
4月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部署了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任务,提出今年的目标任务为淘汰炼铁产能1900万吨、炼钢产能2870万吨,分别比2013年的目标任务增长了6.2倍、2.6倍。但是,随着近年来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的加大,钢铁行业现行界定标准下的落后产能比重下降,加大了任务落实的难度。
尤其要关注的是,在某些西部欠发达地区,钢铁行业起步较晚,目前面临较大的产能投放压力。在这些地区,钢铁等传统原材料行业是支柱产业,化解产能过剩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诉求存在一定冲突。另外,由于化解产能过剩政策调整过快,部分地区没有缓冲期,且存在着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带动和支撑作用不足的问题,替代产业尚未成长起来,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导致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艰巨。
钢企跨区域兼并重组待加速,一季度,我国并购市场比较活跃,但钢铁行业基本没有跨区域并购交易发生。即便是2013年,钢铁行业发生由大企业集团发动的并购重组的交易数量也相对较少,主要为地方政府部门协调下的本地中小企业的并购整合。这种地方中小企业的并购行为更多是从扩大规模、保持区域市场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例如云南曲靖钢铁集团和山西晋南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成立。
近几年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明显。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产量数据计算,2013年,前10家钢铁企业的集中度为39.4%,比2010年下降近9个百分点。分析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和市场,难以突破跨区域重组的重重障碍,以及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影响了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在江苏、山东等地区出台的化解产能过剩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提出通过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随着相关措施和细则的贯彻落实,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地区障碍、所有制障碍、资本障碍等问题有望逐步解决,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将变得更为活跃,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进程有望加快,并购整合缓慢的局面有望在第二季度或今年得到改善。
节能环保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一季度,钢铁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速度加快。1月~2月份,钢铁行业的用电量增速为2.8%,明显小于去年同期7.9%的增速,也明显小于同期工业增加值6.8%的增速。不过,钢铁行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在去年国务院连续发布《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力度的基础上,今年初以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执行性工作,组织安排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执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例如,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在雾霾治理、信息公开、环保执法等方面有重要突破;《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将加快,部分省(市)将出台地方性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意见》,加大工业节能的监察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发布《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办法》,同时启动脱硫电价专项检查工作;国家能源局印发《2014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等,正式启动节能减排电价等专项监管工作;环保部部署专项检查,提出“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的工作策略。可以预见,第二季度,国家对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的力度将持续加大。
国家对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断加强,给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环保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社会环保投入以年均2000亿元以上的绝对量递增,2013年超过了1万亿元。其中,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的统计,2013年,节能服务业的总产值达到2156亿元,增幅约为30%。今年第一季度,节能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但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的困境依然难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的产业发展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环保企业约有2.3万家,总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
经过近几年的微利运行,部分钢铁企业利用自身的节能减排技术优势,逐渐走上了环保技术输出之路,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板块。钢铁企业要抓住节能环保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继续积极探索,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