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讨论]钢厂与贸易商需抱团取暖度过寒冬 |
文章来源:本站 类别:分析评论 发布时间:2014/3/26 11:38:55
点击:2345
|
在环保、资金和市场的三重压力下,减产还是硬挺生产成为众多钢铁企业面临的艰难的选择。业内人士认为,行业新一轮洗牌将加速。严寒之下,钢厂和贸易商或许只能抱团取暖,共同进退。
钢铁行业开年就遇到了严冬。1月份,大中型钢企利润亏损11.34亿元,亏损面达44.32%,与去年同期的29.55%相比大幅增加。2月统计数据预估将继续亏损近20亿元,1-2月累计亏损约30亿元。
市场乱象和价格低迷是由产能过剩所引起,市场恶性竞争加剧。2月,钢铁价格指数为96.46点,连续6个月下跌,钢价回到了20年前。
去年中国钢铁工业全行业利润仅为228亿元,亏损面达到18.6%,吨钢利润仅为36元,基本与一公斤猪肉的价格相当,销售利润率仅为0.62%。“据统计,去年钢铁工业的利润中,来自于投资收益约177亿元,营业外净收入约120亿元。其实钢铁工业主业处于亏损状态。”
除了钢价遭遇寒流外,铁矿石价格今年也出现暴跌,从前期140美元/吨的高点下滑至105美元/吨,跌幅达到33%。于是,铁矿石采购中的“融资矿”问题也浮出水面,钢铁行业的风险进一步放大。
融资矿问题的出现既与钢厂资金紧张有关,也与人民币汇率浮动有关。相关人士认为,融资矿现象出现很正常,令人担心的是融资矿到期后引发的大量违约。当前钢厂面临生存空间小、压力大,即使知道融资矿是条死路,也只能这么走。
减产还是硬挺
“目前民营钢铁企业负债100%以下的很少,有些私营企业自有资金10亿元,负债30亿元,甚至还要多。在政府对产能过剩行业严控信贷的背景下,不少民营钢企不得不高息融资。”一位民营钢企业老总表示。
自去年四季度开始,钢铁企业就开始亏损。目前企业减产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由于长期亏损,亏损到一定程度不能扭亏只能减产;另一种是资金面过度紧张,周转有困难,只能减产。
现实情况是,有些民营企业背负亏损,自有资产在减少,还硬挺着不减产。因为担心减产信息被相关部门、尤其是金融部门知道,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如融资减少、撤资、缩减授信等,进一步增加资金紧张。反而是经营尚处于良性状态的企业才敢减产,处于窘境的企业即使减产,也敢不公开说减产。
数据显示,民营钢铁企业的产量在增加。3月下旬非重点企业日粗钢产量估值在43.6万吨,较上一期增加15.86万吨,占比20.8%。
行业洗牌加速
除了市场和资金压力外,环保也将是钢铁企业面临的生死线。
相关人士表示,雾霾给钢企重新洗牌、公平竞争提供了机会。环保作为企业的生死线非常必要,也是净化这个行业的前提。银行会对环保有问题的企业加大收贷力度,这对本来就资金短缺的民营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环保不达标,企业生存空间会很小,甚至难以生存。
对于超日债事件,产能过剩行业存在的问题将加速暴露,给整个市场以警示,对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债发行也是一种警示。
在市场、资金和环保的三重压力之下,行业洗牌将加速,钢厂和贸易商该如何应对。业内人士均表示,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提高盈利水平是当前的最大困难。负债率过高、资金紧张、环保意识较弱、税负压力巨大等也是钢企普遍面临的困难。而对贸易商而言,矿石贸易商的暴利时代已经远去,应该关注对核心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钢厂与贸易商需要抱团取暖,一起度过寒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