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讨论]钢管行业必须要顺应市场的新形势 |
文章来源:本站 类别:分析评论 发布时间:2014/3/28 19:21:24
点击:2149
|
近年来,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输送和新型城镇化的驱动下,中国钢管业得以继续增长。但就目前而言,钢管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变,来自各方的压力使得钢管业不能松懈,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就要顺应市场的新形势,继续坚持稳增长、抓改革、促创新、调结构。
须突破体制提高集中度
目前,我国有钢管企业3000多家,其中焊管2700多家、无缝钢管300多家,总产能超过1.1亿吨(其中焊管产能约6500万吨,无缝钢管产能约4500万吨),产能过剩约3000万吨。按2013年钢管实际产量,钢管产能利用率为72.5%,其中焊管产能利用率为73.7%、无缝钢管产能利用率为70.5%,都低于国际上衡量产能利用率的标准,即75%~80%及以上。
实际上,重复建设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主要原因。比如在无缝钢管业中,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热轧机组约144套,其产能约占无缝钢管总产能的62%。其中,连轧管机组30套,产能1259万吨;精密轧管机组59套,产能893万吨;三辊轧管机组45套,产能646万吨。在焊管业中,直缝埋弧焊管机组34套,螺旋埋弧焊管机组400套,高频直缝焊管机组2000套,总体呈现出套数多且分散的特点。近年来,新建的不少钢管机组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造成了钢管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市场无序竞争、企业效益低下的局面。
2011年6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提高集中度,目标是:力争钢管产量排名前20名企业的产量之和占钢管总产量的60%以上,无缝钢管排名前10名企业(含控股企业)的产量之和达到无缝钢管总产量的70%,焊管排名前10名企业的产量之和占焊管总产量的50%。当前,钢管行业的集中度情况与这一目标相距甚远,源于体制、机制的障碍较多。
目前钢管行业提高集中度的障碍首先在体制上。无缝钢管的大型企业基本上是国企,而且大多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而是隶属于大型企业集团,如宝钢钢管隶属于宝钢集团,鞍钢钢管隶属于鞍钢集团,包钢钢管隶属于包钢集团,衡阳钢管隶属于华菱集团,成都钢管隶属于攀成钢集团等等。要将这些国有大型无缝钢管企业重组,就要克服体制上的束缚,还要有系列政策的配套。而焊管业的特点则体现在,一是民企很多,体制是私人企业;二是小企业数量多,而且分散。
目前大型钢管企业和地方政府自身债务负担都很重,兼并其他企业的积极性远不如前些年。因此,新一轮兼并重组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指导作用。
焊管管型优势互补提质
焊管主要有三种管型:高频直缝焊管、螺旋埋弧焊管和直缝埋弧焊管,每种焊管都有各自的优势。
直缝埋弧焊管与螺旋埋弧焊管同属埋弧焊,但直缝埋弧焊管是用单张钢板做原料,其优势在于可以做大直径(最大可以达到ф1422mm)、厚壁管(≥50mm)、高钢级(X80、X100、X120),应用于二、三、四类地区及海洋工程和大型结构管等。
直缝埋弧焊管与高频直缝焊管同属直缝焊管,但高频焊管可以做中型、小型焊管(ф≤400mm),而且有中频热处理工序。当直径、壁厚与钢级相同时,高频焊管更具有优越性,例如国外矿浆输送管往往是用高频焊管。但是,直缝埋弧焊管在陆地上长输管线的应用中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中,ф1219mmX80钢级、输气压力12MPa的用螺旋埋弧焊管,其壁厚≤18mm;ф1422mmX100、输气压力12MPa的用螺旋埋弧焊管,其壁厚≤15mm,而直缝埋弧焊管则在壁厚上可以达到30mm以上。不过,直缝埋弧焊管要借鉴高频直缝焊管对焊缝(包括热影响区)热处理工艺,在工序上要增设热处理设备。
目前,我国直缝埋弧焊管开发的X100钢级仍处于试制阶段,除了原料热轧板的质量有待提高外,直缝埋弧焊管制管技术也要深入研究。其中一个方面,便是应当增设热处理设备,对焊缝区乃至全管热处理,以提高LSAW焊管的机械性能。这方面,可以参考无缝钢管的精整工序。
随着“十二五”油气输送管线建设的推进,到2020年陆上输气管线的布局大体完成,我国油气输送管线的建设将由以螺旋埋弧焊管为主的技术路线,转移到以直缝埋弧焊管为主的技术路线。而从陆上油气管线建设过渡到海洋工程建设,将对直缝埋弧焊管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技术创新要突出“用”
化解产能过剩的出路在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里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目前,钢管行业也面临着同质化严重、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的局面。例如,高钢级X100的板带产品和焊管产品仍处于试制阶段,海洋工程70%钢材要靠进口,核电站的一些高端钢管产品也要靠进口。因此,不是钢管产品没有市场需求,而是产品能否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不仅高端产品有需求,低端产品、普通产品也有市场需求,关键在于企业要做出品牌,产品要专业化、精品化。普通产品的生产也要走专业化、精品化之路。因为多样化是对企业而言,专业化、精品化是对生产线而言。只有稳定、可靠、持久、快速地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
同时,要实现技术创新,就要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产学研结合”和“产学研用结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后者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
比如,去年9月份,中国钢管和冷弯型钢工模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济南成立,代表“产”;参加联盟的高校有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等,代表“学”;研究设计单位有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北京冶金规划设计研究院、宝钢集团设计研究院设备所等,代表“研”;工模具(即轧辊)使用单位有天津钢管、宝钢集团、攀成钢、华菱钢管、新冶钢钢管、包钢钢管、鞍钢钢管、武钢江北HFW660焊管等,代表“用”。参加联盟的各个单位是利益共同体,其特点是强调科技成果要实用,要在“用”中出效益,要在“用”中出先进。
该联盟连接了钢管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为化解钢管行业产能过剩、实现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因此,产学研用结合是企业联系行业上下游各个环节提升自身竞争的力的正确方向。 |
|
|
|
|
|
|
|
|